今年国际扫盲日,甘肃省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将“世宗国王扫盲奖”授予天水市,以表彰天水市在扫盲工作中的。
“世宗国王扫盲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扫盲最高奖项,旨在奖励在国际扫盲领域的组织和个人。我国自1995年世界妇女联合会上全国妇联首次此奖外,天水市教委是我国个地方性组织该奖项的。这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天水市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但历史原因,农村15—40周岁青壮年人口,有文盲、半文盲42万人,占农村青壮年人口的40.5%,严重制约了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5个县扶贫县,两个区是省扶贫区。
人们年年盼丰收,而干旱年连年绝收,外出打工成了许多农民无奈的选择。而外面的门是怎样向打开的呢?在天水采访时,记者听到了的几则“故事”:
几个农村青年妇女,迷迷糊糊跟着别人到新疆摘棉花,苦干了两个多月,在回家途中却被人骗得高价买了假车票,车上又让列车员罚了两倍票钱,回到家几乎是两手空空;几个不识字的农村青年到小煤窑去挖煤,在一次塌方事故中险些丢了命,但缺少知识来的权益,一分钱的伤残赔偿……
像的事情太多了。一系列活生生的事例让天水人深深感到:文化,连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发展。
(二)
天水市以农业为主,338.49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了294.54万人。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异,区域性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盲呈现“三多三大”的特点。“三多”:偏僻山区文盲多,占全市文盲总数的三分之二;妇女文盲多,占全市文盲的一半;民族文盲多,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文盲在全市比率最高。“三大”:文盲大;文盲年龄偏大;分布面大。面对扫盲工作的严峻,天水市在摸底调查、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的行政职能作用,统筹规划,逐层,责任到位,独特的扫盲工作思路和方法,展开了一场全民扫盲活动。
天水市扫盲工作从两条线展开。系统包动员、包入学、包、包筹措扫盲经费;教育系统包教、包学、包扫盲、包杜绝复盲。两线贯通,双管齐下,扫盲任务到村、户、人,工作扎实。
——宣传,动员,营造的扫盲。农民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对知识渴盼的心理,宣传、动员,使真正体会到“治穷先治愚”的道理,在全市上下营造出了“要摘文盲帽,赶快上夜校”、“有文化的都来教,没文化的都来学”的浓厚扫盲。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抓好妇女扫盲工作。天水市42万青壮年文盲中,妇女文盲有24.43万人,占文盲总数的58%,市把扫除妇女文盲全市扫盲工作的,妇女,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比自立”活动,并筹措资金,创办春蕾女童班20个,成立妇女脱盲班25个。在教文化知识的,让认识自身的价值,学文化、学技术,经济状况,家庭、社会地位。文盲妇女杜秀珍曾交了月的学费学习服装裁剪,但只学了16天,就因不识字终止了学习。妇女脱盲班学习,她认识了字,实用技术书籍能读懂了,再去学裁剪,两期下来,就熟练了服装裁剪和加工技术。她用学到的技术开了个服装加工部,使家庭步入了小康。
——方法灵活,多样,民族扫盲难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回族聚居区,扫盲时,动员文盲入学很难,动员妇女入学更难。当地教育与协作,请有名望的阿訇出面,先动员的亲属参加扫盲班,再大会,号召党员、干部家中凡是有文盲的,都要带头把文盲家属送入学习班。尊重民族感情,工作到位,扫盲班呼啦啦来了许多学员,民族聚居区扫盲工作性进展。
——按需施教,改进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近年来,天水市使用了新时期扫盲特点的教材《读、写、算》,北道区教育局印发了《劝世良言五字歌》一万余册。扫盲教师自身教学实践,针同扫盲的特点,编写了乡土教材。乡村还组织有技术特长的脱盲者,把的学习经历和脱盲经验贯穿于教学中,教者和学者沟通,大幅度了学员的学习。
(三)
“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水市全力以赴,社会各界努力,干部、教师呕心沥血,“九五”期间,天水市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37.6006万人,文盲比例已从1985年的40%多下降到5.6%,秦城、北道、武山、甘谷、秦安两区三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国颁扫除青壮年文盲标准。清水、张家川两县普及初等教育和省颁扫除青壮年文盲标准。全市7—12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99.53%,在校学生率98.96%,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扫盲工作了公民的素质,公民素质的,又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天水市贫困人口下降到4.59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正是令人鼓舞的数字,铸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枚闪闪发光的奖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