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高景美刘瑞明担任校本课程主要决策人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进行全面实施研究。
副组长:初良英(教务主任)项宝琴(教研主任)
戚世英(发展评价主任)贺金玲(政教主任)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物性工作。
成员:李桂秋(教务干事)祖春芳(发展评价干事)李广东(政教干事)
主管校本课程的具体信息、资料收集与校本课程档案管理工作。
2、课程实验组主要成员
二、开发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课题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但是,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基本上是一种“维持性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以创新教育为方向,形成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我校进行了教师培训,培训的重点除了介绍“多元智能”课程的理外,还选送有关人员出去学习,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我校根据党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三、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我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选修课和活动课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2、具体目标
选修课:在完成教学规定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后,培养学生语文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活动课:艺术类;培养音乐、美术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少数同学艺术特长得到发展。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初步掌握基本健身技能。技能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初步学会计算操作。学科类;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一批尖子。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
五、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安排在下午。
六、组织实施
开发内容
(一)选修课程:
1、学科课程:英语听说、语文口语交际、语文写作、语文阅读积累。
2、微型课程:法律知识、环保知识、心理讲座。
(二)活动课程
艺术类:声乐合唱、舞蹈、腰鼓、剪贴、书法、绘画。
体育类:乒乓球、武术、棋类。
技能类:英语语音语视听阅读、科技制作、计算机。
学科类:数学竞赛指导、英语阅读竞赛指导、语文作文竞赛指导。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做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价条件。
(3)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