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委、省教委的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师生素质为主旨,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 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2、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主要工作:
1、健全安全管理网络
(1)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各班副班长任安全员,形成一套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
(2)分层次组织学习。分别组织领导班子、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安全须知》,领会国家教委、省教委文件精神,从而统一认识,树立安全第一,安全非小事的思想,把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全体学生中通读讲解《学生安全教育手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克服麻痹思想。
(3)建立安全责任制,和班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
2、严格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门卫管理,教师有事出校门先登记,学生中途离校凭出门证。
(2)学生一律不准骑自行车上学。
(3)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楼梯上滑滑梯。
(4)学生必须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不在路上逗留、追逐玩耍。
(5)不玩水、火、电,不做危险性游戏。
(6)值日老师应按规定时间到校,佩戴臂章,带领“小刺猬”在自己分管的区域进行巡回护导,了解学生课间活动情况,处理好学生中的偶发事件。如发生失职事故,要追究责任。
(7)中午放学,各班集队离校,任课老师必须负责护送到校门移门处方可离校。
(8)各班安全员应随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出、缺席情况,发现同学缺课,应及时向任课老师汇报。任课老师应及时问明情况,同班主任一起查清原因,发现异常及时向教导处、校长室汇报。
(9)若出现意外事故,要及时将受伤学生送学校医务室,如果情况严重,要立刻送医院,并且向教导处、校长室汇报。
3、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1)充分利用安全日、安全周的宣传发动教育,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等活动。利用宣传阵地(晨会、周会、班队活动)和宣传工具(板报、画廊、红领巾广播、金种子电视台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卫的能力,我们将每周四的晨会定为安全教育,学好用好《学生安全教育手册》。
(2)每学期对全校师生进行一次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及防范措施。
(3)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员例会,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家庭生活情况,作好记录。
(4)加强心理安全教育,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由在儿童心理方面有一定研究的老师担任校心理咨询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帮助。同时,每一位班主任确立自己也是一位心理咨询老师的意识,对本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建立强有力的医务监督制度,适当控制学生的训练和活动时的运动量
,举行运动会时切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6)建立体育场地和器材监督制度,体育器材、电器设备定时做好检修工作,及时查隐患除隐患,场地活动布局密度适当,学生活动时务必落实保护措施的办法,确保学生活动安全。
(7)教师学习时间不得留学生在校做任何事情,每天放学教师要等学生全部离校后才可离校,应坚持做到有学生就有教师在。
(8)学校组织大型活动、秋游、外出参观等要向上级领导请示,待批准后方可进行活动,并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安全措施,责任到人。
(9)关心爱护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10)结合学校常规管理,将平时安全工作的评比纳入教师工作目标量化考核之中,并与奖惩挂钩。
四、学生乘车安全
1、具体要求
(1)、学生必须到规定的接送点乘车,不得在非定车点拦车强行上车,如果不按规定无理取闹的,将严肃处理,直至取消乘车资格。
(2)、学生必须在乘车时间前10分钟到达乘车点等候,以便按时乘车上学,如不能按时到达的,后果自负。
(3)、学生乘车必须按编号排队上下车,不得推搡,以免误伤他人,行车途中不得将头,手伸出窗外,防止发生事故。
(4)、学生下车时不准开窗跳车,下车后不准在道路随意横穿奔跑,一定要记住一停、二看、三通过。
(5)、学生必须听从值日老师的教育,要爱护候车室内的一切物品,要保持室内的卫生,不乱涂乱画,不大吵大闹,要安安静静地写字或看书。
(6)、候车时,不能到外面买东西,不在校园里转悠。
(7)、学生必须文明乘车,要听从驾驶员的教育,要爱护车内的物品,不得损坏,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东西(包括车内、车外)。
2、具体措施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道路交通法规,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2)、根据每周乘车学生具体的情况,每班进行自我检查评比,学校组织专人检查评比,并与文明队员、文明中队考核结合。
(3)、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及时给与表扬和奖励,以点带面,促使乘车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在检查中有问题的,经提醒、教育后仍然有问题的,不得评先进。
(4)、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学生的乘车行为作出引导与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