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元素教学设计

2021-11-30 来源:哗拓教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经学习了原子的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有效地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二)学况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 2、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3、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书写及规则 难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课时: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一)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1、展示某奶粉的营养成分表

以生活中奶粉的营养成分表中的钠为例讲述在宏观方面我们对物质用元素来描述。

2、视频展示哇哈哈的广告

我想以生活中常接触的物质来引导学生,一是学生有了初步的接触,二是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知识回顾(4分钟)

1)我们最先在那里提到过元素?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学生思考、讨论之后进行交流:

a、在序言里面曾提到过,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而且只有100多种元素。

b、说明了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c、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的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这种碳原子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C-12碳原子。有其他的碳原子,C-13(6个质子,7个中子),C-14(6个质子,8个中子),他们都是6个质子,只是中子数不同。 通过对前面的知识的回顾,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以前的所学知识的学习情况,又

2

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作了铺垫。

(三)新课教学

【设置问题】

(1)什么是元素?

(2)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探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元素简介

1、元素

1)、元素概念(10分钟)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

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突出重点,通过前面的学习总结出元素的微观定义。

【学生讨论】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课堂练习】

下列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吗?

【学生讨论】

图1中的A、B、C是同种元素,图2中的A和B是同种元素,C和A、B不是同种元素。

【老师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课堂习题】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5分钟) 设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关系?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突出难点,体现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 【教师总结】

3

3)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5分钟) 【教师活动】地壳中的元素含量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并记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

【教师活动】利用“养闺女,铁了心”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地壳中各物质的含量,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通过观察图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会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可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课堂习题】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5分钟)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 ?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学生总结】阅读资料卡片生物细胞中的元素(2分钟)

【教师活动】自然界中物质种类成千上万,但是它们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设置问题】那么怎样表示这一百多种元素呢? 【学生活动】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15分钟)

1)元素表示:国际规定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2)书写规则: (1)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有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多媒体展示】常见元素符号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H”和“N”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设置问题】那么怎么表示2个N原子、n个N原子呢? 【学生活动】在N前加数字2或n

【教师活动】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此时只有微观意义。

六、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系统小结学习的内容,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3、元素和原子区别和联系

4、元素的分类

5

5、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书写规则 2、元素符号表示意义

八、布置作业

P65 : 2、3、4、5

九、教学反思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